農村大集新場景 把“煙火氣”帶回家
2025-02-11
來源:人民網
蘆臺大集位于天津市寧河區橋北街道,擁有約350年的歷史,是天津規模最大的農村大集,農歷逢三、逢八開集,是華北地區極具影響力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。
如今,蘆臺大集在承載著城鄉居民“菜籃子”、“米袋子”基本功能的同時,也成為傳承和發展非遺文化、地方民俗的重要載體,更是推動寧河區農文商旅一體化發展、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。
“臘八粥,暖冬寒,團團圓圓來過年。”今年蘆臺大集打造了直徑2.25米的“寧河第一鍋”,萬人共品臘八粥、寧河非遺美食肉燜米飯,烘托出大集暖意融融、情意濃濃的氣氛。
寧河地方特色美食增香加色添“年味”,誘人的馬二燒雞、熱氣騰騰的烤岳龍紅瑤甘薯、紅彤彤的板橋西紅柿等,讓游客們在美食攤位前流連忘返。這是一場地方特色文化的盛宴。捏面人、糖畫、年畫拓印等互動體驗區人潮涌動;飛镲、空竹、民間花會等民俗表演精彩紛呈;網紅打卡點前,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。
放眼神州大地,許多地方都有歷史悠久的農村大集。春節前后,這些大集更是人潮熙攘,地方特色美食刺激味蕾,米面肉蛋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琳瑯滿目,非遺代表性項目展示等文化活動異彩紛呈。商戶銷售火爆、收入增加,游客逛得開心、買得暢快。濃郁的煙火氣、鄉土味、文化味,烘托出十足的年味,吸引八方來客。隨著“中國游”更加火熱,一些外國游客也身入其間,逛得盡興。
為了突出“文化味”,寧河區積極探索非遺市場化發展路徑,創新打造“非遺+文創”“非遺+文旅”“非遺+農產品”等模式,將非遺搬到大集現場,對外進行整體展示,充分彰顯了寧河非遺的豐富性。
許多地方的大集代代相傳,趕集成為人們的習慣。農村大集除了滿足生活需求,還承載著親朋聚會、分享快樂、提振精神等文化功能。它既是鄉村的經濟活動場所,也是文化傳承的平臺。在這里,產自田間地頭的豐收成果,能工巧匠制作的實用器具,地方民俗和非遺代表性項目等民間文化活動,集中呈現、繽紛多彩;來回涌動的人流、此起彼伏的吆喝、熟人相遇的攀談,讓人們感到生活的美好。
相比網絡購物,農村大集充滿熱騰騰的煙火氣。相比城市商超,農村大集多了彰顯地方特色的鄉土味。大集上貨品多樣、物美價廉、可觸可見,能夠抓住百姓的心,給人以歸屬感和幸福感。
經濟發展是一個供給與需求相互影響作用、相互促進的過程。沒有需求,供給就無從實現,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;沒有供給,需求就無法滿足,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。火爆的農村大集,開辟了消費新場景,提供了消費新體驗,拉近了本土文化、鄉土特產與消費者的距離。趕大集受追捧的背后,是人們渴望找回的煙火氣,是埋藏在記憶里的鄉土情。
蘆臺大集利用35畝商業地塊,年貨商品展銷、互動體驗、特色小吃、當地特色商品及非遺展示等各有分區、井井有條,多個具有本土文化內涵的網紅點位吸引游客拍照。遼寧沈陽渾南區的祝家大集,將糧倉遺址改造成文化創意區和糧倉文化打卡區,80米巨幅鄉村生活圖景和簸箕畫作、農作物雕塑等鄉村場景引人駐足。北京通州區的張家灣大集,引入本區百年老店產品、農業農村局推薦的知名企業產品,還開展抽盲盒促銷活動,增添逛集樂趣。
直播帶貨在許多大集中屢見不鮮。“網紅達人”和商戶線上、線下兩頭忙,成為大集一景,也是新的“流量密碼”。開辟新場景、運營精細化,增加體驗感、提高新鮮度,農村大集更加暖意融融、人氣旺盛。為讓更多人感受農村大集的氣氛,不少網紅達人積極參與“網上趕大集”活動,采用直播帶貨和現場體驗的方式,幫助農戶銷售各類特色農產品,擴大活動的覆蓋面和知曉率。當
農村大集傳承發展,變化的,是品類增多、項目翻新、規模擴大、業態提升;不變的,是它始終彰顯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看到農村大集蘊含的商機、煥發的活力、承載的文化,許多地方將大集活動項目化運作,農文商旅有機聯動,打造“文旅+”品牌,為那些歷史久、有特色、口碑好的農村大集賦能。
做好賡續傳承,與時俱進創新,在活躍城鄉消費市場、促進鄉村全面振興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用力挖潛,農村大集定能發揮更大作用,成為一方水土亮眼的文化名片、近悅遠來的文旅新景。
近年來,寧河區將發展鄉村旅游、農業文化體驗等農文旅產業作為重要發展戰略,充分挖掘利用地域文化資源,大力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。因此,充分挖掘利用蘆臺大集獨特的文化資源,提升大集文化品牌形象,對于推動寧河區農文商旅高質量發展,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。